新闻资讯

News

博创联动创始人陶伟:农机智能化是起点,科技将改变中国农业结构

发布时间:2021-10-27点击数:


2021年10月26-28日,具有60余年历史,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知名的国际农业机械年度专业大展——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简称:国际农机展)在山东青岛盛大举办。本届展会以“乡村振兴·智慧农业”为主题,总共吸引了超15万人次的专业观众、全国2000余家农机产业链企业,尤其是一批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装备企业云集。

作为智能农机领域的新锐代表,北京博创联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博创联动)也多次参与国际农机展。今年,博创联动结合国际农机展的主题展出了该公司在智能农机、数字农业平台、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上的最新应用及落地方案,受到来自国内外农机企业及经销商代表的围观与称赞。

 

博创联动创始人陶伟:农机智能化是起点,科技将改变中国农业结构(图1)

(博创联动创始人兼 CEO /陶伟)

 

在国际农机展上,农业行业观察联合创始人南风专访了博创联动创始人兼 CEO 陶伟,并与他深度聊聊了智能农机市场与机会以及布局智慧农业、科技农服等话题。

陶伟表示,智慧农业一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路径,实现智慧农业、农机的智能化必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在智慧农业的赛道上,博创联动坚持以科技塑造农业未来为愿景、帮助全国农业从业者、农业组织提供全维度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打造面向全球的科技农业生态。

经过7年的发展,博创联动已经从农业机械智能控制、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物联网技术入手,形成了智能农机、数字农业平台、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等3大主力产品线,并且完成了从耕种到收获等农业生产全链条的落地应用,正朝着“全球领先的科技农业服务商”迈进...

 

机会:中国农机智能化低下 行业前景巨大

 

中国农业农村处在变局之年,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农业新常态。历史多次证明,只有农机的现代化才能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因此,国家纷纷发力农机装备的现代化、智能化。

2021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正在努力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完善农机智能管理,提高农业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陶伟也谈到,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然而,中国现代化农机水平非常有限,智能农机发展遭遇不平衡。

农业行业观察发现,除了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大农场之外,中国农业多数为分散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割为小块,大型农业机械操作困难,相应的,农业对大型机械智能化的需求也并不是太过旺盛。

但是,随着国家土地政策和返乡创业政策落地之后,东北、山东、河南等地,出现越来越多的土地大面积托管,这给大型农机的智能化腾挪了空间与机会。

所以,中国智能农机市场“一半火焰一半冰山”的局面吸引一大批创业者投身于农业变革的浪潮中。博创联动创始人陶伟,就是其中之一。

创业者之前,陶伟任职于博创科技公司工业事业部,承接了多项工程机械行业的车联网信息服务与智能控制项目,经历了国内工程机械智能化从 0 到 1,再从 1 到 10 的行进过程。

2014年,陶伟成立博创联动公司,目标是把机器人技术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远程联网技术应用于农用机械装备和新能源车辆等领域,把每台移动装备变成智能联网机器人,实现无人农场的全套解决方案。

陶伟认为,现代农业较发达的国家,大型农机装备智能化程度已较高,很好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我国农机装备量大,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这是问题也是机会。

目前,博创联动正通过智能化改造,将机器人的自动控制和远程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农机装备,把农机变成智能联网机器人,能很好地保证作业效率和生产的标准化,还降低了企业投入成本。在智能农机创新上,博创联动的智能农机类型已经覆盖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等。

“如今,博创联动的无人驾驶系统,可覆盖耕、种、管、收四大农业生产核心作业流程,厘米级超高精度精准有效的控制各作业环节,全面提升作业效率,增加农产收益。”陶伟谈到“未来,博创联动还将继续推进农机智能化、无人化服务覆盖农业全产业链”。

 

实践:从产品到解决方案  落地中国农业的无人化

 

数据显示,美国 1% 的农业人口养活了全国人口,而在中国,这个数据将近 50%。

农业行业观察透视发现,导致这一差距的关键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在美国,农业多为大农场分布,大型机械作业条件充足,需求与发展互相驱动,软硬件技术成熟后便可很快投入应用,因此有了其农业高度智能化的现状,从而实现了农业的高产高效。

因此,中国农业想要迎头赶上,就必须要实现现代化,尤其是农机的现代化与智能化。

陶伟表示,就农机智能化上,现阶段更落地的方案是农机自身的智能化改造、创新。农机智能化不仅仅解决农业生产难题,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农村创业。

与此同时,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插秧机、收割机、打药机及用于巡田、洒药等场景的农业无人机等。它们共同特点是,借助智能化的设计,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难度和繁重程度,并提高效率。

近些年,通过加装北斗导航和传感器、液压装置等零部件,博创联动已让大型农机在许多场景中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和自动作业,而其研发的适用于丘陵山区和特色农作物的农机具更适合中国多元化的农业地型。

陶伟认为,智慧农业一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路径。实现智慧农业、农机的智能化必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自2019年开始,博创联动研发了农业细分行业“云—管—端”综合解决方案。从农机智能控制与远程联网的精准农业升级改造入手,融入农田和农作物信息化,搭建面向全球的无人农场智慧作业平台。

众所周知,技术的变革一定要与产业结合,才能体现出技术的真正价值。尤其是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目前,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已经成为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大厂涉足数字农业的闭环业务之一。

陶伟也指出,除了产品与技术助推农业变革之外,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也是科技企业赋能农业产业的主要表现。博创联动正在加紧技术与产业相结合,帮助中国农业实现智能化、无人化。

于是2021年,博创联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签署“优质水稻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服务项目”和“作物耕种管收农机智能化解决方案技术开发项目”,共同在浙江嘉兴构建高标准水稻全程数字无人化精准生产场景,并依托作科所顺义、昌平基地开展大田作物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试验,推进现代化试验基地样板田建设。

对此,陶伟也表示,“以科技塑造农业未来是我们的初心,嘉兴水稻的智慧农场项目将会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也是在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以科技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截止目前,博创联动已经实现了从智能农机产品到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并在新疆、广西、东北、江苏等多个省市成功地打造了智慧农业样板案例。

 

未来:服务组织 推动科技农服落地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预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万亿元以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是实现以小农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和以规模化、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的有效对接方式。农业服务正成为行业的香馍馍!

在采访中,陶伟还提到,智慧农机企业的发展要紧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作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力争实现从产品服务到解决方案服务升级再造。

在陶伟看来,实现智慧农业要经历四个阶段——1.0的机械化农业,是简单的机械换人;2.0的绿色农业,关注质量和环保;3.0的精准农业,是提升农机作业精度;4.0的智慧农业,数字化是鲜明特征。因此,数字化农服正成为时下最的金矿。

作为一家致力于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科技助力的现代企业,这些年,博创联动敏锐地开始通过提供硬件产品、软件技术和平台服务,推出整体化解决方案。博创联动公司探索的“科技赋能农服、农服衔接农户”路径,也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有益实践。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剧,中国农业农村的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除农机装备的智能化外,整体的农业服务正成为趋势”陶伟表示。

透视发现,以前的服务方式是,谁打电话来,农机服务商就给谁去干活,每一台农机都是分散管理的,造成了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如果能够借助一套数字化系统,把所有的信息录入进来,哪里有农机,哪里需要作业,怎么作业效率更高,实现有系统地管控,这些资源就能够有效对接起来。

除了智能农机之外,陶伟还谈到,中国农业的分散性,主体非常不明确,导致智慧农业落地难题。

“一开始,我们主要和农机生产企业做智能化升级,因为他们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生产采购体系,对科技产品的认知比小农户好很多。”事实证明,农机生产企业很快就接受了这些科技产品。但要把这些用科技武装起来的农机送到农田里,却并非易事。

陶伟说:“如果直接面向农户端,一则教他们使用这些技术要花很大功夫,二来他们也很难一下接受多出的成本。”

因此,博创联动选择了一条“快车道”——借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其本身就承载着有机衔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职能。“现在我们更多的客户是农机服务组织,通过他们的作业把新技术和新理念有效传递给小农户。”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支持安装农业用北斗终端近2.3万台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0.7%。在90多万个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领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科技因子在广袤田野里释放出巨大能量。

另外,今年3月份,陶伟还公布了博创联动百千万项目——即在全国建立百个智慧农场、赋能千个县域、培育万名新农人。“该活动的目的除了加速落地科技农服项目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合更多的农业组织一起来赋能乡村振兴”。

最后,陶伟表示,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推动传统农业转型,正成为世界多国共同研究的课题。数字化转型为我国农业企业“换道超车”提供了可能;同时,用科技服务人和武装组织,或许是智慧农业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

作者:南风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